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庶长子 > 第86章 一更

第86章 一更

之所以被称为魏家子, 是因为出生已经三天的小婴儿, 到现在还没有名字。

大名不曾起, 乳名也未曾起。

在孩子出生之前, 魏时就想出了十几个名字, 想着等孩子出生以后,在这十几个名字里选一个出来。

但事实却是, 孩子出生以后, 这些费尽脑子想出来的名字, 又都不能让初次为人父的魏时满意了。

至于乳名,他跟夫人也商量了好多次,至今也没能定下来。

一般情况下,新手父母是没有权利给孩子取名字的, 大都是长辈来,不过魏家的情况不一样, 长辈是帮不上什么忙的,刘家在这方面也不好越俎代庖。

因此只能是小两口自己想了。

反正纠结来纠结去, 洗三礼上的名字取不出来, 等到了满月酒,名字总得出来了吧。

添盆之后, 收生姥姥便拿着棍子将金盆儿里的东西搅拌来搅拌去, 嘴里还得念叨着,“一搅二搅连三搅, 哥哥领着弟弟跑……”

然后才能给孩子洗澡, 一边洗一边念祷词。

魏时压根就顾不得听收生姥姥到底在念什么, 自己家孩子哭的实在是太过响亮了,小拳头攥着,小腿儿蹬着,闭着眼睛哭嚎,眼泪都还能流满脸。

为人父母者,在一边听着看着实在是不忍心。

可规矩又是如此,‘响盆’就是婴儿哭的声音越响亮,才越吉祥,身体才会越好。

好不容易走完了一系列的流程,魏时满脸心疼地把孩子抱在怀里,一边晃一边哄,“不哭不哭……”

得,任谁都看得出来,这绝对是个宠儿无度的父亲,不过孩子才这么点,谁也不能说什么。

刘夫人算是晓得女婿这抱孩子的姿势为何‘一日千里’了,抱孩子抱的时间久了,三天抵人家三个月,自然也就熟练了。

只是今儿这么多人过来庆贺,说到底还不是为了魏时这个女婿过来的,光抱着孩子在一边晃悠算怎么回事儿,这也太过失礼了。

“我来哄吧,顺便把孩子抱进去给他娘看看,刚刚哭的这么响,肯定担心坏了。”

小家伙这会儿已经不哭了,不过因为刚刚哭的太用劲儿了,这会儿还一抽一抽的呢。

小可怜鬼。

魏时轻轻把孩子递过去,怕小孩不适应,还慢慢的在襁褓上拍了两下,以做安抚。

刘夫人不愧是抚养过五子一女的人,抱孩子的手法相当娴熟,哄孩子也相当的熟练。

魏时就瞧着自个儿孩子,在岳母怀里,从小鼻子一抽一抽的,到闭上眼睛酣然入睡,整个的过程可以说是相当快,岳母不过跟周围人说了几句话,提脚准备离开的时候,孩子就已经睡过去了。

真是让人服气了。

殊不知,今日魏时自己也很让人服气。

刘钰作为小舅子,一开始都没敢过来,小外甥哭声震天,就跟城郊庄子里的小牛犊一样,瞧着就惹不得。

自家姐夫呢,不愧是中了状元的人,连哄孩子都有一套,就是瞧着太违和了。

他从来都没想象过,温润如玉的翩翩公子,抱着孩子来回哄是什么样子。

如今亲眼瞧见了,绝对是大跌眼镜。

等孩子被娘抱走了,刘钰这才过来,“姐夫,你哄起孩子来还挺厉害的。”

一样都是当爹的,他爹跟姐夫差了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只比自己小了两岁的小舅子,是真的到了该把婚事提上议程的时候了,但是不看年龄的话,刘钰瞧着身上还是有些孩子气的。

不够稳重,似乎也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家庭的担子。

更何况这信誓旦旦要考取功名的人,现在的火候还不够呢。

成家立业,立业成家,这里边的先后顺序因人而异,还是不能够一概而论的。

没说几句话呢,曹安也过来了。

跟刘钰不一样的是,这位从头到尾都没想过要考取功名,以前浑浑噩噩不知道该做什么好,如今却是已经有了计划。

“婚事已经定下来了,等走完了六礼,把新娘子娶回家,祖父便安排我入朝堂,我都已经想好了,到时候就去户部,你可得照看着我点儿。”

曹安的路子已经安排得明明白白了,以前他是不想做官,如今想明白了,这仕途还是要入的。

曹安相看亲事这事儿,不管是魏时,还是刘钰都是知情的,连已经定下来的女方他们也都知道。

能跟肃王府的世孙结亲,自然不是等闲人家,承恩公的嫡长孙女,当今太后的侄孙女。

这身份在京城贵女里也是排得上名号的了。

“等你大婚那日,我们必然是要去吃一杯喜酒的,至于去户部这事儿,你还是跟你祖父好好商量商量,看看怎么于你的仕途更为合适,可别是奔着我就去了户部,这么重大的责任,我可是承担不起。”魏时笑道。

说实在的,哪个部门都有闲人,但是户部在众多衙门中算是比较忙的了,这也就意味着,在户部的大多数官员都是比较忙碌的,升迁的机会就那么几个,大家都争,平均到个人,这机会也就小了。

曹安固然是肃王府的世孙,可入了仕途也是要守规矩的,在户部想要得到升迁并不是易事,可让曹安踏踏实实的办差事,跟户部的其他官员一样忙碌,显然又不是一件现实的事情。

所以,他不觉得户部是个好的选择,如果曹安真的是奔着他来的,日后必然会后悔。

言尽于此,曹安哪还能不明白好友的意思,这事儿确实是他自己的想法,还没来得及跟祖父商量呢,不过也就是说一声的事儿,去哪儿当差都无所谓。

原本住在一个院子里的三个舍友,魏时所有的事情都赶在了前头,娶妻、入仕途、生孩子,曹安原本是落在他后头的,如今却是赶超过去了,马上也要娶妻、如仕途了,等成了家以后,生孩子的事儿还远吗。

就他一个人,两年了,好像还是在原地,被自家姐夫落的很远,马上又要被曹安甩在后头了。

非‘憋屈’这两个字不能形容他此时的心情。

这都什么事儿呀。

去年,娘要给他相看亲事的时候,他还不乐意,总觉得自个儿还小,但是今儿又觉得往前走一步也是好的,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在仕途上他已经落后了,娶妻生子上可不能再落后太多了。

一想到多年以后,小外甥都已经读书了,曹安家的小孩子也开始启蒙了,他的孩子还没影呢,就忍不住的心酸。

相看亲事,必须得让娘给他相看亲事了,不能被昔日的两个舍友落的太远才行。

在曹安和刘钰这里,魏时是所有都走在前面的兄长和姐夫,但是到了同年和同窗这边,就又成了小弟弟。

最为年长的刘子成,别看被守孝耽误了那么长时间,可人家孩子都已经三岁多快要四岁了。

这人之前那么倒霉,自打殿试开始,好像就否极泰来了,先是成了最后一名二甲进士,之后朝考又顺利地留在了京城,在翰林院任职。

依着刘子成在会试和殿试的名次,往年能够留在翰林院的概率真是不大,但是这一次的恩科,直接被东宫那边挑走了二十多个人,基本上是按名字挑的,全都是靠前的那一部分,朝考这边的压力就小了很多。

魏时每一次看到这个老乡,就不可避免地想到当年的院试,平生唯一一次拿第二,刚刚好就绝了他小三元的梦想,也留下了不能成为六元的遗憾。

时也,命也。

纪风锦虽然比他大了几岁,可是如今还在相看亲事呢,能把婚事拖到现在这个时候,这位的心理素质也是相当厉害了。

洪瑞早就已经做父亲了,而且已经有了三子一女,只有次子是嫡出的,余下的皆是庶出。

他大抵是在场所有人里最不能理解魏时的了,只会哭闹连话都不会说的小孩子,有必要付出这么大的耐心去哄吗,又不是没有下人婆子,何苦要亲自上阵。

国子监一起吃小灶的前三名,彼此之间的关系还是挺微妙的,魏时属于后来者,跟两个人的关系都不太熟。

纪风锦和洪瑞呢,两个人与其说是有些面子情,还不如说只是不想撕开脸皮,实际上是互看对方都不太顺眼。

在公开的场合里,宁肯跟魏时这个不太相熟的同窗说话,也不想要彼此交流。

自从入了仕途之后,魏时也算是有这份闲心听别人说八卦了。

小道消息里一度传闻,纪风锦之所以把婚事拖到了现在,就是为了待价而沽,自个儿中了进士,身份上水涨船高了,自然也就能相看到出身更为贵重的女方。

这个消息的真实性,魏时还真没办法验证,不过无论真假都无妨,人家又不是骗婚,也不是什么渣男负心汉,就算是有这样的考量,那也是无可厚非的。

洪瑞的消息就不能算是什么小道消息了,十五岁就娶了商家女,据说好像还是当地有名的富商,也就是在娶妻之后,洪瑞一家才搬到京城来,去国子监进学。

洪瑞的三子一女,包括庶长子,都是在大婚之后出生的,出生地也都是京城。

这一点也是挺让人诟病的,在本朝,商人的地位有所提升,当然士农工商的顺序仍旧不变,商人也还是排在最末的。

可不管是商家女,还是世族女子,大婚之后,都是随了夫家的规矩,让庶子出生在嫡子之前,对于读书人来说是乱了规矩的。

而且,洪瑞家的庶长女也是出生在了嫡子之前,也就是说在正室夫人生子之前,洪瑞就已经有了庶出的一子一女。

可不就是乱了规矩吗。

魏时固然是庶长子,可他上头还有个嫡姐,而且他的出生也是在父亲和母亲大婚多年以后,觉得嫡子无望了,才有了他这么个庶长子。

另一方面,魏仁尽管是高娶,可并不是个吃软饭的,魏时呢,算是吃了一段时间的软饭,可紧跟着就拿了圣上的赏赐,如今也算是养家糊口之人。

洪瑞是家中的长子、嫡子,自然不会像魏时一样,分不到家中的东西,连日常的花销所需都困难。

可洪瑞的家境还真比不上魏时,父亲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举人,多年都未能再进一步,亲眷族人也大都是普通人。

不然的话,洪瑞也不至于娶商户女子。

娶了人家,才搬来了京城,而且是一大家子都搬来了京城,在没有田产和铺子的情况下,一大家子可都是靠着夫人的嫁妆生活,包括庶子和庶女。

尽管洪瑞专心读书,也没有闲着,是为了一家人的前程在争在奔,可在生活上确确实实是吃了夫人的软饭,却没有维护人家的体面。

不管是在读书人里,还是普通百姓里头,这样的做法都挺让人不耻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