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相敬如宾第六年 > 第 67 章 67

第 67 章 67

答阿娘什么?

阿娘,他没有提过让她一起去。从第一次回来到现在,他从来没有提过。

心里念着这个从来没有,好像更哑了。

这几年她一直以为去不去都是无所谓的,日子平淡也无所谓,反正无波无澜,他和她就算一直分隔两地,可到底谁也没少块肉,孩子们也都平平安安,有什么好介意的呢。

原本……原本她一直以为是这样的,但现在阿娘忽然提了,才发现心里好像也是想过许多遍的,只是一直以来都被她刻意压着,刻意忘了。

林母看女儿忽然不说话了,已经知道答案。

“没提?”

嬿央笑一笑,“……嗯。”

林母心里叹了口气,又点点她,“你啊,还笑?”

嬿央笑容未消,不笑她要怎么办呢?和阿娘抱怨?她不会,也不想因此惹得阿娘担心。

“阿娘,不说这个了。他忙,这回回来也主要是为了太皇太后的丧事,哪里想得起这样的小事。”

是啊,小事,嬿央把它定义成小事,一件这么些年下来他和她或许早已无心去顾及的事。

林母叹气,叹过气,忽然听到外面咳了一声。

是嬿央的祖父咳了,在院子里和孩子们玩太久,竟然觉得有点累了。

嬿央趁机便说:“阿娘,我出去看看祖父。”

“还有韶书和霁安,别已经玩疯了。”

“去吧,去吧。”林母不拦她。

嬿央快步出去看看。

不过才走两步倒是听母亲忽而又出声,“对了,今晚要不要在家吃饭?还是傍晚前回国公府去?”

嬿央今天在这待的已经够久了,原本不该再留下用晚饭的。

可脚步忽然一滞,再答母亲时她说得是:“阿娘,我在家用饭,今日晚点再回去。”

“和公主说了?”

“说了。”事实是没有说的。

“那好,我让厨房多备点你和孩子们爱吃的东西。”

“好。”

嬿央继续去院子里看孩子。

而林母,则是在女儿走后有点发愁。刚刚女儿那一瞬间的异样她怎么没发现呢?到底是她生的。

她觉得女儿和女婿可能出了点问题……可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说不清也不好说。

女儿在国公府受了冷遇了?不像。还是,还是她的丈夫已经不再欢喜她?

这个……这个是林母最不想看见的,也是此时最发愁的。因为好像只有这一个理由能解释为何女婿一直不提让女儿一起去九稽的事,只把她们母女几个放在京里。

不再欢喜,林母叹气。

又想,别是女婿在九稽那边后宅里已经有了人。要是那样,她女儿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

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叹气时,听到外面小外孙女的笑声。勉强松了松心神,心想行吧,好歹女儿有女有儿,女婿就算真

的有了人,以后孩子们长大了女儿的日子也不会太差。

只是,林母到底还是有点失落的。从前还以为女儿遇到的是个难得的良人,女儿的后半辈子她可以完全放心了,可现在……对方的情况到底摆在那,长得英俊无二,身世又好,如今夫妻两长期分隔,果然出了问题。

女婿不提就不提吧,林母心里做好最差的准备。

所以待夜里用过晚膳时,她拉着女儿又说了几句悄悄话,“长晏如今也不知是个什么情况,你啊,也提前有个准备。”

“以后你只管掌着你自己手里的东西,还有就是,和你婆婆处的好些。”

到时就算女婿院里又进了人,女儿的影响到底也不是太大。

嬿央张了张嘴,觉得母亲这些话有些突然。但细想,母亲终究是为了她好,同时,也隐约明白了母亲担心的是什么。

对此……对此她也无法笃定。

当下也只是先安慰母亲,“女儿明白的,您也别担心,女儿还能真把日子过憋屈了?”

林母拍拍她的手,“你知道便好。”

“那回吧,再晚你到国公府的时辰就有点太晚了。”

“好。”

嬿央又道:“母亲你莫送了,就这么些距离出不了事。”

“嗯,我看着你们出去,不送。”

回到国公府,时辰还不算晚。

不过平宁公主看到还是问了句,“今日是在家里用过晚膳回的?”

嬿央:“是,母亲。您可用过了?”

平宁公主:“我也早用过了。”

“还给韶书和霁安留了碗牛乳,原还以为你们会回来吃饭,没想到这时才回,不过也不打紧,牛乳温着,这会儿吃也行。”

“母亲费心了。”

平宁公主摆摆手,又道了句不过是留点东西的事。

这几句话很正常,但嬿央还是听出了点母亲没说出的不悦,是有点在怪她没有按时回来的意思,她说得是下午就回。

这是她未按约,所以她自己没什么好说的。心里从阿娘问过后就一直都有的异样也直到陪着儿女在母亲这边待了好一会儿了,又回院里了,才在神情上稍稍显现。

稍稍显现的结果是她有点出神。

韶书好像察觉了,抓抓她的小手,糯声糯气喊阿娘。

“嗯?”嬿央回神看看女儿。

韶书眨巴眼睛看她一会儿,确认她回神了,指一指,“阿娘,前面有台阶。”

阿娘都没有注意到。

嬿央看向台阶,看向台阶,倒是更出神了。

脑海里浮现了一幕曾经冬日里的景象,那时还没有韶书。

又回神了,没什么好想的。

牵紧了女儿的小手,“好,阿娘看到了,谢谢韶书。”

韶书摇头,“阿娘,不谢。”

嬿央笑笑。

笑着,把韶书抱了起来。抱了女儿,心里好像充实了些。

第二天,韶书在屋里玩时翻出了一些信件,几年下来累积的很少的信件。

这些信每回看时嬿央都会让儿女跟着她一起看,顺带教着他们认字。认完她就收进一个小箱子里,当时是孩子们看着她收的,所以韶书一直知道放在哪,今日是特地踩着凳子翻了出来。

下午看到昔姐被大伯带着玩,韶书便想翻翻爹爹的这些信。

小手抓着信,走到阿娘这来。

“阿娘,看信。”

嬿央:“不是已经看过了?”

韶书:“忘了,还看。”

嬿央点点头,也行。

但再看又有什么好看的呢,这些东西里面的话都不算多。

拿出来,便只让韶书自己读,她没有再看。

韶书坐在阿娘怀里抓着信纸,慢吞吞的读,偶尔有什么字不认识便抬头看阿娘,嬿央教她,知道后韶书继续读。

这些信不知不觉就读完了,见没有了,韶书再次仰头,“阿娘,爹爹下次什么时候回?”

嬿央:“……阿娘也不知道。”

她怎么可能知道呢。

今年他回来的次数很多,但也因为次数多了,她有预感,或许下次他再回就是又一个好几年了吧。

到时韶书和霁安就是真的长大了。

她和他现在本就没什么话说,以后估计相对无言就更是常态了。

曾经未定亲前,这倒也是她想过的可能的婚后状态,只是那时猜想的好歹也是她和她的丈夫要一起过了十年二十年才会变成这样,没想到现在才七年多,竟已是有点无话可说的感觉了。

还连见个面都是几月后几年后。

嬿央再次看看信,手指不知怎的从韶书的小手里接过,拿着它们翻看起来。

上面没有多提一句关于要事之外的其他事。

看着看着,静了许久。

“阿娘。”

“嗯?”

“给爹爹写信吗?”

“写什么?”嬿央低头看女儿。

韶书:“写,写昔姐和大伯。”

“韶书想写?”

“想。”

“那韶书写吧。”她就不写了。

“好。”

韶书最后写了满满一张纸,这满满一张纸里,前半段是韶书写的,后半段是霁安写的。

嬿央收进信封里,让嬷嬷交给府里送信的人让他去寄。

交过,隔日母亲问她,“给长晏去信了?”

“韶书和霁安念着给爹爹写信,便写了一封过去。”

“这样好,是该多去信往来。”

嬿央点点头。

信什么时候送到的嬿央不知道,不过这回之后未收到来信。

她也没心思等来信,最近祖父病下了,她回去看看。

嬿央:“您最近还难不难受?”

林老太爷摆手,“一点也不难受了。”

“你别担心,祖父的身体硬朗着呢。”

嬿央:“这便好,祖父记着要按时喝药,早日好起来。”

林老太爷笑笑,接着道:“今日急不急着赶回去?不急的话陪祖父去青里巷那边看看?”

嬿央:“不急,和母亲说了今天可能晚回的。”

“那好,走吧,去看看。”

“把霁安和韶书也带去,都没见过荀老头呢。”

“好。”

……

到了青里巷那边,距离荀家宅子还有一段距离时,林老太爷已经表示就在这下,接下来一段路他走过去,正好活动活动这把老身子骨。

嬿央道好,跟着一起下。

祖孙四个之后一路慢行。

霁安和韶书走在最前面,走着走着变成跑一跑又走一走,前后追逐玩闹。

林老太爷看得高兴。

偶尔看韶书霁安跑得太快了,还说:“慢些慢些,别摔倒了。”

“好~”仍然跑。

甚至跑欢了,跑过了荀家门口,到祁长晏那座宅子门前了。

但霁安和韶书其实并不知道这是爹爹的宅子,只是两人都觉得这座宅子好看,石狮子也威武,忍不住到石狮子跟前摸一摸,又拿手指滚着石狮子嘴里的球玩。

嬿央喊两人回来,“不是去那,荀爷爷家在这边。”

两人又跑回来。

跑回来,说:“阿娘,石狮子好看!”

“嗯,好看的话过会儿再看。”

“好。”

这边,林老太爷跟前的老仆上前敲门。

不一会儿,有人来开门,开门看见是嬿央和林老太爷,一眼认出来了。

笑道:“林老爷子快进。”

“你家老爷呢?可在家?”

“老爷在呢,小的这就去禀。”

“不用,我自己去。”林老太爷中气十足。

“老荀,找你下棋来了!”

荀老太爷闻声出来看看,他比嬿央的祖父要年轻五岁,看着要更硬朗些。

荀老太爷惊喜,“怎么过来了?”

“来你这玩玩,今日不忙吧?”

“不忙不忙,快坐。”又喊人,“快上茶。”

“还有棋,把我棋盘也拿来!”

“是。”

很快,这对老友已经聊上,并且下上了棋,嬿央则和荀老的夫人和儿媳说话。

霁安和韶书这时也不无聊,和荀老家的小孩子玩在了一起,院子里供小孩玩乐的地方有许多。

这一趟在荀家待了足足有几个时辰才走,且当时时辰已晚,就没再去祁长晏那座宅子看了。

也是嬿央那时已经完全忘了这回事,所以没去。

但韶书和霁安其实还记得的,两人都快入睡了还冒出一句,“阿娘,石狮子。”

嬿央:“……”忘了。

不过不是什么大事,拍

拍两人,“睡吧,明日带你们去看。”

韶书和霁安心满意足了,终于肯睡。

嬿央第二天带着两人再次去了青里巷。

韶书和霁安其实只是想来再摸摸石狮子,可才下马车,倒是见阿娘叫嬷嬷上前去拍门。

两人好奇的盯着看。

盯了一会儿,门开了,随即还见里面的人行礼喊了声夫人。

嬿央颔首,又叫起,然后便示意两个孩子往里走。

霁安迟疑没动,“阿娘,这家也是亲戚吗?”

嬿央:“不是,这是爹爹的宅子。”

霁安眼睛瞪圆了,意外极了,“爹爹的?”

韶书只有兴奋,“爹爹的!”

“对,阿娘领你们进去看看。”

“走吧,进去。”

这句时,韶书已经先迈上了石阶,霁安是还有点犹豫不定,但过了一会儿也不犹豫了,去追妹妹。

进了宅子,其实嬿央对这也不是太熟悉。

她只知道他有两处宅子,成亲后也都看过一遍。但也只来了那一次,事后她和他没有再特地来过,这是她第二回来这,上回来的记忆已经有些快忘了。所以之后霁安和韶书转来转去,指着方向问她这是哪,那又是哪时,她一句也答不出来。

但她答不出来自然有人能答,守着这座宅子的那些仆从们一一为两位小主子解答。

嬿央跟在旁边也听一听,听着时,好像又有点熟悉了。

园子里各处逛完,原本是想进屋里看看的,但韶书和霁安这时更想去二楼瞧瞧,纷纷拉着她要上去。

嬿央应了两人。

站到二楼凭栏处后,她嘱咐两人离得凭栏远些。

韶书点头,“我不乱走,阿娘。”

点过头,在嬿央看向别处时,忽而一指,“阿娘,那里。”

“哪里?”

“那里,昨天去了。”韶书踮起脚来指,到底个头还矮,视线有些受阻。

嬿央看到了,原来韶书说得是荀宅。

站在这里竟然能看到那……上次她倒是没发现。

也不对,上次他压根没带她上来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