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国崛起1980 > 14. 入v三更 翻身啦

14. 入v三更 翻身啦

“连油压机改压铸机还要集思广益,就你们那点水平,还好意思说燎原厂,也不嫌丢人!你要我们还不跟呢!”

熊广涛的话音刚落,就突然有人说道。

这真是说到了熊广涛的痛点!

他们可不就是憋着这口气就是上不去吗?本来的计划一拖再拖,眼看着其他地市锻造厂一天比一天红火,他都快急死了!

还有人往他伤口上撒盐!

熊广涛愤怒地一抬头,就瞧见隔壁接待室门口站着个高挑漂亮的年轻女孩,他没见过,这会儿,那女孩正皱着眉头看着她,一脸的不悦。

不过,在接待室又说是“我们”,不就是燎原厂的人吗?

要是别人嫌弃他们锻造厂水平一般,他不说啥,可是燎原厂?

熊广涛本来就不想接,直接怼了回去:“自家的锅炉都修不好,还觉得油压机改压铸机难?你们燎原厂可真能!”

他扭头就冲张维说:“张局,您看看,这是就燎原厂的兵!您让我怎么要?我们可管不了,谁愿意要给谁去吧。”

这事儿发生的突然,张维没插上口,这会儿终于开口:“熊广涛!好好说话!燎原厂那是水平问题,不是人品问题。他们是一个厂子,他们的职工是人不是货物,谁允许你这么挑挑拣拣,骂骂咧咧?”

许如意刚刚就瞧见张维了,四十来岁,个头矮小,身形瘦弱,□□头,方脸,穿着一件白色半袖衬衫,紧紧地扎进了腰间,看起来异常的干练。

如今听她说话,显然也是个干练的人。

她呵斥了两句,长得跟熊一样的熊广涛居然真的闭嘴了,张着手在那里无措的解释:“张局,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急了。你看我们现在真的不容易,你说工人们干这么多活,就为了发工资奖金,接了他们,奖金少了,谁还有干劲儿啊。”

熊广涛说的可怜,但听话听音,什么叫燎原厂去了就不发奖金了,燎原厂只拿不干就是废物吗?

许如意都气笑了。

张局倒是公正:“他们的确有问题,但蛇形管焊接问题不是一个小厂能解决的,他们当初四处找焊工,你不是不知道。”

熊广涛当然知道,为了那个漏点,郭培生这两个月快把全市的厂子翻过来了,但凡有点本事的焊工都被他问过,结果都说大锅炉厂也这样,人家就是质检好,把关严,所以出厂没问题。

可问题是,事儿已经出了,现在的焦点在燎原厂身上。他们解决不了,就是臭老鼠,可问题就没法解决,这不是死胡同吗?

熊广涛一时理亏,说不出什么来了。

倒是许如意挺意外的,那天邬主任说的清清楚楚,办公室张科长为了缓解他们的情绪,专门跟他们聊了两个小时,当时郭厂长就把他们已经攻克漏点问题的事儿说了,怎么听着音,张局不知道?

苏国强一直就坐在屋内,刚刚的对话他也听见了,没出头是因为许如意帮他们解决了渗碳炉的问题,可原本锅炉还没试用呢,虽说看着是不错,但没数据就不能乱说话。

他来是冲着许如意来,他怕许如意第一次来市局摸不到方向,但对燎原厂,他目前还是很慎重,一切都得等着三个月后才能做定论。

人是人厂是厂,他分得清楚。

但这个熊广涛说话太难听,如果螺丝的问题没解决,他们不和燎原厂一个境地?也会受到这样的嫌弃与嘲讽,想想他就不得劲,忍不住想出去怼两句,没想到却被许如意挡住了,就听见许如意说:“我们也不同意分流到锻造厂!”

这话一出,熊广涛眼睛都亮了,倒是张维眉头皱了起来:“你是燎原厂的?我怎么没见过你?这种决定你怎么能定?”

许如意立刻回答:“我叫许如意,是今年毕业刚分到锻造厂的,目前担任分管技术副厂长和锅炉攻坚组组长。”

这名头一出,熊广涛都乐坏了,“这……副厂长?刚毕业?你们……郭老头这是破罐子破摔了吧,张局,您瞧瞧,这能用吗?”

张维果然对许如意一点印象都没有,不过她不是个不做调查就说话的领导,上下打量了许如意一番,并没有立刻质问她凭什么当副厂长,只是说:“这是局里的决定,任何人没有权利同意与不同意。你跟我来办公室。”

显然是要仔细询问。

许如意就没再吭声,但熊广涛不愿意这事儿就这么不了了之,如今没定论,到时候下了文件,想推都推不出去!

“张局,她都这样说了,那我也说个心里话,我就是看不上燎原厂,五小企业出身,啥都没有,放我们家里也没用,就是负担,我们不要。”

刚刚还能算是背着人说话,这会儿可是当着许如意的面,这可太过了!

这年头,厂长们拍桌子可是正常事儿,但这事儿不一样,他没理啊,张维指着他鼻子就怒了:“熊广涛,这不是你要求局里给你资源,帮扶你的时候了,怎么好处你都拿着,稍微贡献点就闹,行啊,这事儿我同意了,你回去吧,燎原厂肯定不到你们厂去,以后你也别要。”

许如意怎么可能咽下这口气,直接表态:“张局,厂里的事儿我没法决定,不过当着您的面,我个人说一句,我个人不会跟锻造厂有任何关联!”

许如意这话是认真说的,起码张维和苏国强都听出来了,张维太了解郭培生的为人了,有干劲,性格沉稳,他怎么可能无缘无故提拔一个小年轻,这女孩显然是有些本事,说话不是无的放矢。

不过的确是有点傲气,但这时候,熊广涛实在过分,她就没多说。

苏国强想的就更多了,如果说全肃南市都找不到人将油压机改为锻压机,那么唯一的希望就在许如意了。

这倒不是他瞎猜,谁让许如意刚才第一句就笑话他们搞不定呢,许如意可不是个乱吹的人,她肯定行。

苏国强都能想到,熊广涛以后会是什么样?忍不住摇摇头,他这嘴巴得罪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不长记性,活该啊!

刚刚张维训斥的时候,熊广涛是有点害怕的,不过许如意的话一出来,他满脸就剩下一个表情:你在开玩笑吗?

许如意没再搭理他,直接跟着张维进屋了,熊广涛只觉得碰到了神经病:“老苏,你听见那丫头说的什么?她居然说她个人不跟我们有关联,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什么专家教授呢,这是哪里冒出来的?当自己是根葱啊!?”

许如意进门,张维已经调整好情绪,冲着她说:“门关上,咱们聊聊。”

许如意把门关上,张维就点点面前的椅子,她坐了下来,“讲讲吧,你这副厂长怎么来的?苏国强怎么跟着你?你来这里汇报什么工作?“

原来也看到苏国强了。

许如意笑笑:“那我就言简意赅,郭厂长在班子会议立下规矩,谁解决焊接漏点问题,他就让贤,恰好我解决了,所以有了这个职位。不过我们是小厂子,级别低,不用上报,您不知道。”

这倒是郭培生会说的话,而且在那个时间段,燎原厂都走投无路了,这么说也情有可原——毕竟大家都觉得,这样的难题非专家不能解决,谁能想到是个小姑娘?

但张维更关注的是另一点!

“你的意思是你解决了?什么时候,郭培生怎么没说过?”

这可是关系到燎原厂分不分流的大问题,他怎么能不说呢。

许如意刚刚疑惑的点也在这里,立刻说:“我们已经解决这个问题小半个月了,中间我们对大成厂送回的锅炉进行维修和改造,期间,因为我的一篇文章引起了锅炉报编辑姜红的注意,姜红编辑专门来我们厂参观采访,目前我的关于蛇形管焊接的文章还有姜红编辑对我们厂的追踪报道,都会在下周发出。“

这是前天大成厂请她去调试渗碳炉后,许如意专门给姜红打了个电话,告知她这个后续进展。

姜红虽然看到了许如意的操作,可万万没想到,她还真成功了,异常兴奋,决定下周就刊发文章和报道。

当然,她俩还定了一件事,改变追踪报道的方式。

如今的追踪报道还是出现一件事,隔着几个月报道一下最终结果,但许如意觉得,锅炉报虽然读者群体大,不过一篇报道不足以形成持续性的话题,所以借此说服了姜红,追踪做成连载。

第一次就断在许如意让王川华告诉陈大生他们厂的问题,第二期着重写许如意怎么吸引大成厂来燎原厂,怎么给他们解决问题,本来还不知道第三次写什么,如今这又有话题了?

姜红是个非常有新闻敏感性的编辑记者,当机立断同意了这个报道方法,所以,她下个星期还会再来肃南市,采访大成厂。

许如意将这个说出,张维直接吃惊地站了起来。

“你说真的?什么时候来的?你们怎么说服她来的?”

许如意只能从头到尾再细细的说一遍,开始的时候,张维只是听着,可后来听到了许如意后续操作,还有和姜红约定的追踪报道方式,她看向许如意的目光就不一样了。

这法子她没见过也想不到,但她能分辨出这背后的力量。

报道很正常,毕竟他们技术解决了,可连载报道一场信誉的逆袭之战!让大家看看一个质量不好的企业想要翻身将会有多难,又有努力又有翻身还有社会热点,怎么可能不吸引人?

这会造成多大的轰动?

这会儿可正经历着一场大讨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寥寥两个月,主办的杂志已经收到了几万封信,全国的青年都在参与。

张维能想到,这样的一篇报道,在锅炉行业引起的影响,不会亚于那一场。

这样的燎原厂还需要分流吗?显然不需要啊。

非但如此,在肃南市的加大扶持下,它很可能成为榜样标杆,让没有突出特色一直泯于众城之间的肃南市有新起色!

她直接问:“这么重要的事儿为什么郭培生不说?”

许如意回答:“说了。我们郭厂长回来后就说,跟办公室交流的时候,已经告知我们的技术问题解决,并且锅炉报会进行报道的事情,当然,连载那会儿并没有决定,但追踪报道的事儿说了。”

“你等着!”张维直接大步迈了出去,吱呀一声拉开了门,然后匆匆的走了出去,许如意没跟出去,只听见寥寥几声脚步声后张维的声音,“张科长呢,让他来我的办公室。”

没多久,许如意就听见了走路声又回来,张科长显然没在,张维身后空荡荡,“他一会儿过来,我会问他这事儿。”

她这次没关门,坐了回来,脸上的愠怒还没消失,不过口气倒是还好,“苏国强跟着来了,那就说明他原谅你们了?”

苏国强对燎原厂的态度,其实比锻造厂更恶劣,但人家有理,谁家工期能耽误成那样也不会给好脸色的,所以局里知道没插手。

她是真好奇,许如意是怎么说服苏国强的。

许如意自然也是全盘托出,甚至还拿出了苏国强写的那封说明信:“本来我说自己来,苏厂长正好有车,送我过来的,这是他给我开具的。”

张维直接拿起来看,的确是苏国强的字,也是大成厂的章,再往里看内容,她的惊讶不亚于刚刚知道许如意解决了焊点漏点问题和锅炉报要报道这两件事。

被拒之门外,许如意居然就凭着三言两语找到了大成厂问题所在?

大成厂被吸引上门,许如意居然真的修好了?

他们还约定给燎原厂锅炉三个月试用期,没问题会给锅炉报写报道?

这哪个都不像是真的,但张维知道,这哪个都是真的。

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眼前的女孩——看起来不足二十岁的许如意。

她都想问问,姑娘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就在这个时候,张科长敲了门:“局长您找我?我刚刚找份资料去了档案室,刚回来。”

张维捏着苏国强的说明信,这会儿心里都是后怕,声音都有些不冷静:“燎原厂技术问题解决了的事儿,郭培生前天给你说了吗?”

张海涛还以为是什么事,一听这个就放了心,点头说:“说了。”

“那锅炉报将要报道他们的事儿也说了吗?”

张海涛同样不以为然:“说了!”

张维立刻吼了起来:“那为什么没告诉我?”

张海涛被吓了一跳,可怎么都想不出来有任何问题,他回应道:“技术是解决了,但他们厂子问题多,这个解决了,那个解决不了,根本不是大事。至于报道,报了就报了,没什么好说的吧。分流是已经定下来的,我认为这点事不会动摇。”

许如意无奈地摇摇头,这就是眼界的问题。

别说这会儿,就是上辈子,传媒已经如此发达,很多人都不知道新闻的重要性。

反而是能知道这其中重要的张维,让许如意惊喜不已,她简直太优秀了。

张维看着还不知道差点错过什么,一脸茫然的张海涛,无奈地叹了口气,本来今天准备提一提张海涛,可他显然不能担起更多的责任,甚至连现有的工作也有欠缺,还是放放吧。

当然,她还起了给市局的人做培训的想法,改革开放已经开始,各处变化巨大,如果还是旧思想旧眼光,他们怎么发展:“你先回去吧。”

张海涛显然到现在还不懂有什么问题,一脸疑惑地看了看她俩,点点头就出去了,办公室里没了人,张维才对许如意说:“你今天来得对,这种情况下,燎原厂不适于被分流。”

许如意等的就是这句话,虽然她有把握,但遇到不同的领导,会有不同的情况。

譬如现成的例子,如果局长是张海涛呢。

他压根不懂她做的意义,那保住燎原厂就是难上加难。

万幸,她碰到的是张维。

许如意真情实意地说:“谢谢。”

没想到的是,张维居然也对许如意说了一句:“谢谢,你不止给了燎原厂希望,也给了肃南市希望。但是,这场报道讨论的越多,你们的压力也就越大,你有信心吗?需要我们做什么?”

许如意就喜欢这样干事的领导。

她也没客气,“当然有信心,我们目前已经着手新锅炉的设计生产,准备在三个月后,借着大成厂的澄清信,一起推出。”

“而在此期间,我们需要一些话题,需要让大家相信,我们真的有这个实力,而不是一点点运气刚好碰到了会的内容。”

张维很快理解了许如意的意图,“你要做什么?”

许如意早就想好了,“局长,您不觉得,咱们现在煤质提高,不再都是劣质煤,锅炉其实可以再改改吗?”

张维忍不住看许如意,这丫头真是说到点上了,从六十年代晚期开始,供应煤质量变差,大家就开始集思广益改造锅炉适应煤炭质量。

从60年底一直到75年左右,肃南市大大小小的工厂所有的锅炉都改成了沸腾炉,但这种炉子,因为都是自行改造,能用就行,所以热效率非常低,辅机特别费电,很是浪费。

他们最近还在开会,看看怎么改造一下这些沸腾炉,节省资源,提高效率,许如意居然就提了出来。

“你有想法?”

许如意点头:“我的改造方案可以将热效率从65提高到95,我们燎原厂想接下这个活,当然,我们没有资历,别的厂子也不信,所以,我们会先改造我们锻造车间沸腾炉,用来打个样子,让大家参观一下,自行决定是否要请我们来改?您觉得怎么样?”

“好啊!”张维直接赞叹一声。

许如意这法子正对他们所需要的难题,而且不是摊派式的,不给市局任何的压力,也不给企业任何的压力,总的一句话,看本事。

更何况,张维还想到了一件事,这不就是市场经济在肃南市机械局最好的体现吗?

张维干什么不答应?

她直接问:“你们什么时候改造完成?”

许如意其实早就准备好了,不过最近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还没有放开手,这会儿,漏点问题解决了,大成厂也谈好了,她也可以全力干这个。

许如意算了算:“十天,您给我十天时间。”

“那我就等你十天,到时候,我可是要带着肃南市大部分企业去燎原厂,你可要接好了!”

许如意直接来了句:“保证完成任务!“

这一句,刚刚屋子里的肃然气氛一冲而散,张维都笑起来。

更何况,许如意还说呢:“不过,锻造厂就算了,我们不欢迎。”

许如意说工作的时候,成熟稳重想法多,如今聊起锻造厂,终于有了点小姑娘的样子,可张维不觉得有什么不好。

人怎么可能没脾气?只要发的正当,她认为有脾气没脾气的软蛋强。

更何况,熊广涛实在是过分,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也该让他长长记性了。

张维一口应下:“我答应。”不过她想到了一件事,“刚刚你们吵架,你第一句说的是油压机改不了压铸机是能力不够?你的意思是,你的能力够吗?”

八十年代,小型电动机需求量猛增,电动机的转子就需要用压铸机生产。

可压铸机价格很高,大家都穷的不得了,哪里有钱上,于是,集思广益之下,大家就发明了油压机改压铸机的办法,许如意曾经度过这方面的报道和文章,自然知道。

她点头:“是。这个可以告诉他。”

张维愣了一下,才知道许如意的“坏心思”,忍不住又笑了起来,“好,不过他怎么打动你,我不管,你看行吗?”

如果有人注意的话,就会发现,张维不过寥寥两个小时的谈天,已经跟许如意有了商量的口气。

但这个改变很自然,张维尊重有本事的人,许如也意尊重优秀的领导,所以,即便看穿了张维作为市局领导,再闹心也想给锻造厂谋福利,她也没拒绝,反正主动权在她嘛!

告别了张维局长,直接出了办公室,苏国强早就不在接待室了,接待室里坐着几位穿着半袖白衬衫的干部,一看就是来找张维反应情况的。

她往外看了看,就瞧见苏国强和熊广涛居然在一起坐着聊天。

她下去,苏国强也看见她了,扭头跟熊广涛说了句:“你再想想。”就冲着许如意过来,“怎么样?”

许如意比了个ok的动作!

这个动作苏国强可没见过,还伸手比划了一下,也没懂,“啥意思!”

许如意一激动就忘了,这会儿也收不回去,只能解释:“没问题的意思,这个是英文词ok的手势。”

事儿解决了可是值得高兴,虽然他存着让许如意去他们厂的想法,但也不能盼着燎原厂不好吧。

所以这会儿他也跟着开心,还学了学:“这样啊,以后我知道了。走,上车,我送你回燎原县。“

熊广涛自然瞧见许如意了,他不愿意搭理她,见她就扭头离开了,许如意坐车上还问:“你跟熊广涛说什么。”

苏国强如今对许如意那是佩服又推崇,更何况熊广涛那鄙视的话,让人很难不联想到他对大成厂的态度,所以苏国强对他没什么好话。

他不但故意说了许如意的能耐,还在熊广涛的目瞪口呆之下,反问了一句:“就你们那难题,我看对她也不是个事儿,你没听她刚刚第一句怎么回复你的?”

所以,这么久时间,熊广涛都是在质疑与怀疑中呢,苏国强说:“他一会儿觉得你不可能有这本事,一会儿觉得你可能有这本事,让他愁去吧。”

从肃南市到燎原县距离并不远,车子开需要一个半小时时间,路上苏国强本来还想多聊点,可昨晚上大家都是一夜没睡,早上也没多休息,这会儿绷紧的神经一放松,外加车子颠簸,很快,两个人就各自睡着了。

等着醒来的时候,都进了燎原厂门口的机械厂街道。

这会儿已经四点多,快下班了。

厂区里都在忙着,没什么人,不过吉普一停下来,王石头立刻从门岗里出来了,冲着吉普喊:“许组长,您回来了?!”

许如意探出头去,“回来了,王师傅帮忙开一下门吧!”

虽然燎原厂要分流了,但王石头记得许如意的好,别人都束手无策,许如意解决了问题,给了他们希望,甚至,她都已经从大成厂拿回了那么多钱和东西,只能说,他们燎原厂运气不够好。

所以,他对许如意那可是真心实意的感谢。

王石头高高地应了一声:“好咧!”

吉普车动静不小,一进门办公楼就听见了,郭培生就等着她呢,一听见声音就下来了,许如意先打了个招呼:“厂长,我回来了!”

许如意的声音又脆又亮,一听就知道心情不错,郭培生一直提着的心顿时落下了一些,可又不敢确定,毕竟分流这是多大的事儿啊,那天他们把能说的都说了,也没什么用,许如意能怎么办?

“怎么样?”

许如意一看就知道郭培生担心了一天了,一点都没打磕巴:“张局答应不分流了,没事了!”

这话一落,郭培生身体就晃荡了一下,许如意吓了一跳,小老头看着瘦瘦小小的,身体不太像很好的样子,她怕刺激过头了,连忙想去扶。

没想到,郭培生却摇了摇手,然后自己抓住了扶手,竟是慢慢地坐在了门口的门槛上,就跟半个多月前,许如意第一次见他那样。

唯一的区别是,那会儿他一直抬头看着锅炉,而现在,他把两手放在脸上,低下了头。

显然,他高兴的难受起来。

两个多月啊,两个多月殚精竭虑,就为了活下去,如今,终于看到了希望了,谁能不激动,可谁又不心酸?

苏国强也跟着叹了口气,上午才刚刚哭过的他,这会儿第一次和郭培生有了共鸣,他吸了吸鼻子,把眼中的酸涩压了下去。

不多时,徐磊邬汇雍他们都从楼上下来了,瞧见郭培生坐在那里,都问:“厂长怎么了?”

许如意想帮他遮掩一下,郭培生却自己抬起了头,他眼圈红红的,但不是哭的,是多少天熬夜熬的,他声音有些沙哑,但透着力量:“我没事,我就是太高兴了,没站住,如意说,咱们不用分流了!”

这一声,比任何的言语都要让人激动!

邬汇雍是当天跟着郭培生开会的,他最是知道市局当天的态度,所以就算知道许如意跟着苏国强去了市局,也没报任何希望。

可现在居然成功了?!

“真的?”他问许如意。

徐磊他们则不尽相同,徐磊作为技术人员,可太知道许如意的厉害了,所以他是抱有希望的,这会儿忍不住笑着说:“这有什么假的,如意说过假话吗?肯定是真的!”

这是肯定的,就算是邬汇雍不喜欢许如意提拔太快,他也跟着点头:“是!可怎么说服的?不分流是彻底不分了,还是要看我们表现?”

这可是关键,一时间,连王石头和徐磊都看许如意,许如意知道他们着急,直接说:“这事儿我得从头说清楚,可关心这事儿的不止咱们,还有全厂职工,我看这东西都没发呢,要不咱来个双喜临门,一边发一边说?”

这可是好主意,两个多月了,全厂就没高兴过,如今该热闹热闹了!

大家立刻应了,没多会儿,厂里的广播就滋啦啦的响了起来。

今天燎原厂的职工可是心情各不相同,考虑多的,这会儿只想着分流的事儿,愁的不得了,心大的,这会儿想的是外面放着的米和油,盘算着能一个人能发多少,家里好几天都没吃点好的了,怎么说今天也要改善一下,当然还有那想的不多不少的,那真是一边痛苦一边高兴,难受得很。

喇叭一响,有人就停了手里的活:“怎么这会儿广播起来了?”“不是有什么事吧!”“我猜是发东西!”“我猜是说分流的事儿,许组长去市局,会不会已经定了分到哪里。”

结果没想到的是,广播里传来的不是广播员林海音的声音,而是许如意那又脆又亮的黄鹂声:“大家下午好,我是许如意,我从市局回来了。”

“现在,我通报给大家三个好消息,一个是市局张维局长已经同意,我们不分流了!第二个是,四点半请大家在办公楼前广场集合,咱们发东西!至于第三个,我在现场宣布!”

不分流?发东西?

哗!

几乎立刻,三个车间都热闹起来。

“你听见没有,刚刚是说不分流了吧。”三车间张红忍不住问。

旁边的穆晓敏这会儿已经激动的要哭了,“是,我听见了,不分流了,姐,咱们不分开了!”

“哎呀,你说如意这是怎么弄的,她怎么这么厉害?”

“我发现如意真是跟她的名字似的,干什么都如咱们的意,以后啊,她说什么我跟着干什么!”

三车间主任蒋成玉这会儿眼眶都红了,他在这个厂子那么多年了,他舍不得啊,可他从来没说出来过,毕竟,他知道大家心里都不好受。

但现在,终于不用走了,他没忍住,猫尿就流出来了。

太丢人了!他都四十多岁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似的,流眼泪,这可太丢人了。

可一抬头,就瞧见,车间里不少人,眼睛里都泛着泪花,这会儿谁能忍得住呢。

他大手呼啦一把,就喊了一嗓子:“磨磨唧唧干什么?赶紧走啊,如意说还有好消息,能比这两条差吗?赶紧走啊!”

这么一喊大家才反应过来:就是啊,这两条都这么好了,后面那条肯定更好!

立时的,大家都放下手中的东西,往这办公楼前空地走去。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其他的两个车间,说是四点半集合,可许如意通知完十五分钟,整个楼前已经站满了人。

许如意这会儿刚和财务科科长徐长海算好了每个人要发的东西,郭培生直接过来说:“都到齐了,不等四点半了,现在就说吧,你来开这个会!”

她开?

可不是得她开吗?

没有任何疑义的,就是她开。

许如意就这么被推到了台前,她一从办公楼里出来,出现在大家面前,首先看见的亮亮的天空下,满是笑脸的人们,听到的则是,不知道从谁开始鼓起来的掌声!

啪啪啪!啪啪啪!

那掌声并不整齐,甚至还夹杂着大家的说话声,“如意,我们真不分流了?”“许组长,东西怎么发啊?”“第三个好消息是什么?”

许如意深深地吸了口气,才开始讲话:“先说发东西,省的大家惦记,一人两袋米一桶油,除此之外,每人补发半个月工资!”

前面的大家心里有数,大致就该这么多,毕竟东西和人数都是定了的,可谁也没想到,居然会发工资!

最近谁家不缺钱啊。

立时,掌声就响了起来,有人还喊:“如意,这就是第三个好消息吗?这消息不错!”

都是好事儿,谁能不高兴,更何况,还在这样的氛围中,立时,人群里一片笑声!

许如意也跟着笑,“是不错的消息,但不是第三个好消息。我第二件事说我们不分流,原因是我们不但解决了技术问题,锅炉报还要对我们进行多期跟踪报道,如果我们做得好,我们不但会摆脱臭名声,说不定还会成为榜样标杆!“

大家就知道来了个锅炉报的编辑,可她能做什么,有什么意义,职工们其实是不了解的。

但从臭老鼠到榜样,他们是知道的。

“真的吗?”

“就我们?行不行啊?”

听了这些否定,徐磊都忍不住了,站起来说:“怎么不行,原先我们技术科水平差,现在如意来了,技术水平提高了,咱们新锅炉的图纸都设计出来了,我觉得行。”

“我也觉得行!”二车间主任叫郎红英,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存在,“咱们技术上其实并不多差,只是工艺没达到,如意心里有数,她说咱们练呗!难不成路给指了,我们还练不好?”

这质问谁能受得住?!

“那肯定能练好!”

“我们又不是不能吃苦,我们就是不知道怎么吃苦而已!”

“我同意!”

就是这样,许如意还记得小时候跟着爸爸在车间里的事情,她记忆里的工人们就是这样朴实热情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做不好。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很多氛围都变了。

如今,她终于又感受到了。

许如意都没发觉,自己的声音都有些激动的变音了,“第三个消息是我跟张局长说好了,我们将要改造二车间沸腾炉,将热效率从65提高到85,如果成功了,张局长会带着全肃南市需要改造的厂家,来我们厂参观。”

“工友们,我们不但不分流了,我们有活干了!”

与此同时。

京市《现代铸造》杂志社,编辑陈许兴奋地跟对面的同事推荐:“这篇稿子写的真是到位,咱们前几期不是刊发了几个钢铁厂去国外考察的结果,认为国外进行机床铸造的时候,已经不在使用时效处理,这不就有人反驳了,写的是有理有据很不错啊。”

“我看看。”对面林文忠将信纸拿过来,稿子的题目就叫做《低应力铸造并不具备可行性》,题目起的很是直接,不过他一看内容,就立刻投入了进去,二十分钟后才抬起头,“这人很厉害啊,观点明晰,论证准确,很站得住脚。”

“就是……”他盯着信纸上的落款:燎原县机械厂许如意,有点摸不着头脑,“她一个机械厂的同志,怎么对机床铸造这么清楚?”

“很多机械厂业务范围很广的,说不定他们也承担这方面的订单。我认为稿子只要有道理,不用在意作者的单位。单位可是会调动的。”

林文忠想想点点头:“是,我同意发表。”

海市钢铁研究院下属期刊《热处理》杂志编辑部,编辑浩东这会儿也兴奋的站了起来,“同志们,我接到了一篇好稿子,名字就叫做《金属的氢脆判断及预防措施》,我给你们念念!”

京市《机床》杂志社,编辑彩霞则对着一篇稿子兴奋异常,这是一篇回复信,上期期刊中,京市鼓风机厂对他们进行了求助,说是在加工一款机壳时出现了故障,明明有六个同心圆,前三个的尺寸都是正确的,从第四个开始,出现啃刀现象,他们正在排查原因,求问有没有人有相关经验可以指导。

按理说,一份杂志从生产出来到寄到读者手中,怎么也有十天半个月,所以用杂志来求助,根本没有什么用。

编辑部讨论后,觉得这是个大探讨的机会,所以就刊发了这篇求助信。

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鼓风机厂的龙门铣床是进口产品,使用这种机床的厂家本来就少,大家都是摸索着来,每个机床遇到的问题也不一样。

她本来已经不报希望了,而且京市鼓风机厂,用排除法已经找到了原因:y轴有间隙。

但没想到,她今天居然收到了一份回答,上面写的答案是:y轴有间隙,落款是燎原县机械厂许如意。

而锅炉报的终审会上,主编将许如意的稿件和姜红的采访放在了一起,写上了终审意见:拟发第一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