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魅之患 > 第44章

第44章

笔趣阁 www.fosoyo .com,最快更新魅之患最新章节!

是不是洞中有什么机关?

不了解。去年有一次,贫僧在洞口听见敲木鱼的声音,还有颂经的声音。贫僧靠在洞壁上仔细听起来,这洞中传出来的经文正是《弥陀净世录》的一部分。

《弥陀净世录》,就是前方丈永善大师所著的那卷经书吗?

“ 正是。平日里山中僧人经常颂习这经书中的内容,没想永宣师祖在洞中也不忘颂习,可见一颗修佛的心不会因人的处境而改变分毫。阿弥陀佛,这种境界正是佛门中人一直追求的。”无心和尚双掌合拢,作了一个礼。

看来永宣大师是个德高望重之人。

是的。那天贫僧在洞口外面听得入神,竟不知时间过了多久。要知道,不同的僧人颂经也是有分别的,不仅在于口音、语调、频率,而且在于他对佛法和经文的理解,还有修佛的境界。那天我之所以听得入神,完全是因为被洞中人颂经的声音吸引住了……

“哦?”任小玲睁大了眼睛,认真地听着。

那声音犹如佛祖降世,醍醐灌顶。那日贫僧正在细细体会,洞中颂经声音突然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的问话声。贫僧自知被师祖发现,只得转身侧过一步,面对洞口,作礼,说出了贫僧的法号。洞中再无动静,贫僧慢慢地抬起头,只见洞中并无陈设,里端墙壁前坐着一位老僧人,背对着洞口的方向。贫僧心想:这就是永宣师祖。便喊了声‘师祖’,然后跪在洞口前向他磕了三个响头。洞中人这才又发出了声音,直称贫僧的法号,与贫僧简单讲了些佛理,然后便打发贫僧回去,并且称以后不要直接站在洞口,只把送斋粮的篮子放在洞口外面就可以了。

“有个问题,无心师傅来到山上和永宣大师搬去思过涯,这两件事从时间上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任小玲若有所思地说。

“很不巧,贫僧是在永宣师祖搬到思过涯以后才来到山上的。”

“思过涯在山中什么地方?”

“就在顺着盘山路下山,到达山腰处盘山路的尽头,却一直向前走的地方。”

“那里应该是一个山坳,在半路上放有‘禁止通过’的牌子,是禁止游客进入的。”任小玲想了想,说。

“正是。山坳中的景象与山中别处不同,那里鲜有成群的树林,而以高于膝盖的成群的杂草取代。过了山坳,西面是山涯,泉水从崖面上垂直下落,似一座小型的瀑布。山涯那边几乎是金陀山的边缘了,平日里很少有僧人到那边去。据说,那边常有野生黑熊出没。思过涯就在山涯附近,是一个山洞,从洞口可以看见早晨初升的太阳。”

看来到底是思过涯还是黑熊洞是很难判断的。

“正是这样,所以即便是山中僧人,第一次去思过涯时也要由人带领。”

“按照无心师傅的说法,你在几年中并没有遇到过黑熊?”

“ 没有遇到过。但是很多事情往往很凑巧,说不定哪个人只去一次就碰上了。所以建议施主还是不要擅自去那边。”

“谢谢你的提醒。我想我们该离开这里了,不妨碍无心师傅浇菜了。”

“哪里,哪里,施主慢走!无心和尚恭恭敬敬地作了一个礼。”

时已至中午,这是一个少见的大晴天,天空中的云彩淡淡的、薄薄的,太阳在天顶上放出火一般的光芒。山中菜园和林间空地之间的榉树林是一小片一小片的,任小玲和同行的另两个人又穿过一小片榉树林,他们进入练武场。其中果然有一群佛家弟子在修习棍法,齐眉棍在他们手中似飞舞一般,左、右,刺、霹,几十名僧人动作整齐划一,这体现了觉远大师对他们的训练严格有加。觉远大师站在队列前面,将齐眉棍戳在地上,正仔细观察着每个弟子的动作。一拨练习停止,觉远大师对个别弟子指点了几句,然后又吩咐弟子们展开另一拨练习,最后他走到空地边几位客人的身前,恭敬地作了一个礼。

“觉远大师,昨天山中出了些事情,如果不打扰你的话,我们想和你谈谈。”任小玲道。

“在佛家清净之地竟出现了这样一幕,贫僧愿意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告诉施主们。”觉远大师道。

“不同的人对于佛法的理解有所不同,也许这才是你与觉明大师之间的矛盾的根源吧?”

“即便是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对于佛法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小女子接触佛学不多,但也懂得佛法内有所谓大乘、小乘之分。”

“确实如此。佛法在印度,小乘虽有部执之分,大乘虽有空有之辩,却并未立许多门户;到中国后,才宗派繁兴。隋唐以来,各宗的着述和流传的法门,大都各具有本宗的特质;及至今日,宗派划然,各宗有各宗的内容,各派有各派的藩篱。”

“这些我都有所听闻。古印度盛行有关人生是苦的基本观念,从而寄希望于脱离现实的娑婆世界,往生超越的净土世界。”

“阿弥陀佛!始祖菩提达摩告戒弟子,参究、禅定,以彻见本有佛性。是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心性本净、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觉远大师双掌合拢,深深地作了一个礼。”

任小玲脸上突然露出惊讶的神色。

施主年纪尚轻,能对佛法有这般理解实在不易!

觉明大师说你盗走了藏经阁中的《弥陀净世录》,并对此追缠不休。

觉明师弟太过狭隘,狭隘得让我一度认为他有其他企图……

就是说《弥陀净世录》并非是大师你盗走的?

当然不是。如果真的有必要盗走那卷经书,贫僧自然会承认,出家人是不会说谎的。

那大师认为经书是谁盗走的?

这--觉远大师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 既然大师不会说谎,那么如今经书在你的手中,你自然会承认的吧?”

“这--经书确实在贫僧手中,只是放在何处的确不能相告。”

“既然经书不是偷来的,那么觉远大师是如何得到的呢?”

“施主真的想知道吗?”

“大师你何不把这其中隐情讲给觉明大师听,这样他就不再追缠了。”

即便我说出来,觉明师弟也断然不会相信。这经书的来历,施主想知道也无妨。一个月前,那天夜里,贫僧巡山,走到‘藏经阁’时,忽然发现旁边的树林中有黑影闪过。贫僧观其鬼祟,便欲追上去,以捉住他,哪知穿过树林,一直追到菜园,又见黑影闪入了菜园后面的榉树林。贫僧跟上去,尽发腿力,终于在一小片榉树林中追上了黑影。那黑影也不客气,在没有一丝光亮的榉树林中与贫僧交起手来,而且用的正是佛门武功。如果是这山中的普通弟子,绝不可能躲过贫僧的三招,然而那天的不速之客竟与贫僧过了十几招而未见败,随后,贫僧一招击落了他怀中一物,那人见势不秒,便仓皇逃走。贫僧只顾拾起落在地上之物,便由那不速之客逃脱了。回到寝房,贫僧方才发现,那拾起之物竟是《弥陀净世录》,贫僧愕然。讲到这里,觉远大师停了下来。

那么大师为什么不将失而复得的《弥陀净世录》归还山中,而保留在自己手中呢?

关于这一点请恕贫僧不能相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